新闻中心

ayx娱乐首页:外国大叔到逛东北早市初尝酸菜包子说:以前过的都是什么苦日子

来源:ayx娱乐首页    发布时间:2025-11-12 10:41:53
ayx官方网:

  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大叔站在包子摊前,双手捧着刚买的酸菜包子,一边咬一边摇头感叹。

  清晨7点的沈阳皇姑区早市,薄雾还未完全散去,各种吆喝声已经此起彼伏。卖菜的大妈扯着嗓子喊新鲜大白菜咧,卖豆腐的师傅推着小车叮当作响,整个早市弥漫着烟火气息。

  马克,一个五十多岁的外国大叔,一米八的个头,金发已经有些花白,戴着一副黑框眼镜,穿着普通的深蓝色羽绒服和牛仔裤。他手里紧握着一部智能手机,屏幕上显示着翻译软件的界面。

  Excuse me,这个多少钱?马克指着一堆绿油油的韭菜,对摊主张大妈说道。

  张大妈愣了一下,这大清早的遇到个老外,还真是稀罕事。她看看马克,又看看他手里的手机,咧嘴笑了:哎呀,小老外啊!这韭菜,三块钱一斤。

  马克赶紧在手机上输入,翻译软件显示出中文三元一斤。他点点头,竖起大拇指:Very cheap!非常便宜!

  我学了三个月。马克用生硬但清晰的中文回答,我想了解中国文化,所以来到沈阳。朋友说,要了解中国文化,必须要逛早市。

  哈哈,你这朋友说得对!张大妈热情地介绍起来,咱这早市啊,什么都有,菜啊肉啊,还有各种小吃,你慢慢看,慢慢逛。

  马克掏出手机算了算,眼睛瞪得老大:十个鸡蛋只要五块钱?在我的国家,十个鸡蛋要...要...他在手机上快速输入,然后举起手机给摊主看:要五十块钱!

  是的,非常贵。马克摆摆手,一脸无奈的表情,不只是鸡蛋,什么都很贵。一个汉堡包要五十块钱,一杯咖啡要三十块钱。

  马克用手比划了一下:就这么大,很小的。里面只有面包、肉饼、生菜,没有别的。

  我的妈呀,那也太贵了。卖菜的李大妈摇摇头,我们这儿五十块钱能买一大兜子菜呢。

  马克点点头,表情有些沉重:所以我说,以前过的都是什么苦日子。来到中国才知道,原来生活能这么便宜,食物能这么丰富。

  小老外,你这话说得有意思。张大妈笑着说,我们还以为你们外国人都很有钱呢,原来也觉得生活贵啊。

  有钱的人当然有,但是普通人生活很不容易。马克摇摇头,房租很贵,食物很贵,看病很贵,什么都很贵。工作一个月的工资,只够交房租和买最基本的食物。

  听到这话,大家都安静了下来。虽然语言不同,但对生活的辛苦,大家都能理解。

  走走走,小老外,我带你去看看我们这儿的小吃。张大妈热情地说,保证你没见过,也没吃过。

  马克高兴地跟着张大妈往前走。经过一个卖煎饼果子的摊位时,他被那阵阵香味吸引住了。

  煎饼果子,我们东北的特色小吃。张大妈介绍,师傅,给这位小老外摊一个煎饼果子。

  摊煎饼的师傅是个四十多岁的男子,动作熟练地在平底锅上摊开面糊,打上鸡蛋,撒上葱花、香菜,然后放上薄脆,刷上甜面酱和辣椒酱,最后卷成筒状。

  马克接过煎饼果子,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。瞬间,他的表情就变了,眼睛亮了起来,连连点头:太好吃了!太好吃了!这个味道,amazing!

  他一边吃一边感叹:这么复杂的制作的步骤,这么多的配料,只要六块钱?在我的国家,这样的食物要卖六十块钱!

  马克吃完煎饼果子,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嘴唇:师傅,你能教我怎么做吗?我想回国给家人做。

  可以啊,但是这个需要专门的工具和练习。师傅指着自己的平底锅和各种工具说,你要是真想学,可以明天再来,我详细教你。

  继续往前走,马克又被一个卖糖炒栗子的摊位吸引了。热气腾腾的栗子在大铁锅里翻滚着,香甜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。

  马克吃了一口,立刻瞪大了眼睛:sweet!非常甜!非常香!这也是中国的传统食物吗?

  马克又掏出手机算了算,摇摇头:在我的国家,栗子是很贵的奢侈品,一小袋要五十块钱,而且还没这么香甜。

  就是水煮,没有糖,没有香料,就是白水煮的。马克苦笑着说,味道很淡,一点都不香。现在我才知道,原来栗子能做到这么好吃。

  是的,第一次。马克点点头,我在网上看到很多关于中国的视频,特别是关于中国美食的,所以决定亲自来体验一下。

  豆浆,中国人早餐必备。摊主是个五十多岁的阿姨,正在用勺子搅拌豆浆。你要不要来一碗尝尝?

  马克端起碗,先闻了闻,然后小心地喝了一口。瞬间,他的表情又变了,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。

  这个味道...太纯正了!马克用不太标准的中文说道,在我的国家,也有豆奶,但是味道完全不一样。那个豆奶很甜,加了很多糖和香精,一点都不自然。这个豆浆是纯天然的豆子味道,非常香醇。

  那是当然,我们用的都是东北优质大豆,每天凌晨三点就开始磨浆。阿姨自豪地说。

  这个搭配太棒了!马克竖起大拇指,咸的油条配上香甜的豆浆,口感层次很丰富。在我的国家,早餐通常就是面包加咖啡,单调又贵。一杯咖啡要三十块钱,一个面包要二十块钱,而且没什么营养。

  马克在手机上翻出一张照片给大家看:就是这样的,很简单的白面包,里面什么都没有,干巴巴的。

  他们来到一个卖包子馒头的摊位前。蒸笼里热气腾腾,各种包子馒头摆得整整齐齐。

  这些都是用面粉做的,但是口味不同。摊主老王介绍道,这个是白馒头,这个是玉米面馒头,这个是红豆包,这个是肉包子,这个是菜包子。

  马克掏出钱,一边付一边摇头:十五块钱买这么多食物,在我的国家是不可能的。一个最简单的三明治就要四十块钱,而且里面只有火腿和生菜,味道很一般。

  他咬了一口肉包子,热气腾腾的汤汁顿时充满了口腔。马克的眼睛又亮了:这个汤汁...太鲜美了!肉很嫩,皮很软,这个制作流程与工艺一定很复杂吧?

  也不复杂,就是传统手艺。老王谦虚地说,我做了三十年包子了,每天凌晨两点就开始和面、调馅、包包子。

  三十年?马克敬佩地说,你一定是大师级的手艺人。在我的国家,很少有人愿意花这么长时间专门学习做食物。大部分食物都是工厂批量生产的,没有手工的温度。

  马克又尝了红豆包,甜而不腻的红豆沙让他连连称赞:这个甜味很自然,不像工业糖那么刺激。红豆是你们自己煮的吗?

  当然是自己煮的。老王说,红豆要提前一天泡发,然后慢慢熬煮,加入适量的糖,熬到软烂为止。这样做出来的红豆沙才有自然的甜味。

  马克点点头,眼中满是敬佩:你们对食物的态度让我很感动。每一样食物都用心制作,不怕花时间,不怕麻烦。在我的国家,大家都追求快速和方便,食物的味道和营养都不重要了。

  正说着,马克被旁边一个摊位的香味吸引了。那是一个卖酸菜包子的摊位,摊主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姐,正在蒸笼里取包子。

  酸菜包子,东北特色。大姐热情地说,用我们东北的酸白菜做馅,加上猪肉和粉条,味道特别鲜美。

  当然可以,两块钱一个。大姐说着,从蒸笼里取出一个热腾腾的酸菜包子递给马克。

  最初是谨慎的,因为从来就没尝过酸菜这种食物,不知道是什么味道。当酸菜特有的酸香味在口腔中弥漫开来时,他的眉毛轻微上扬,显然有些意外。紧接着,猪肉的鲜香和粉条的Q弹口感层层递进,马克的眼睛逐渐亮了起来。

  哦,我的天哪!马克用英语惊呼了一声,然后立刻改用中文:太好吃了!这个味道...我从来就没尝过这样的味道!

  他连续咬了好几口,每一口都细细品味,脸上的表情从惊讶转为陶醉,最后是深深的满足。

  这个酸味不刺激,很温和,但是很开胃。马克一边吃一边分析,猪肉很嫩,不油腻,粉条很有嚼劲。最重要的是,这些味道融合得非常好,没有一点一种味道突出,都很和谐。

  卖酸菜包子的王大姐看到马克这么喜欢,脸上乐开了花:小老外,你真是内行啊!这酸菜是我们自己腌制的,用东北大白菜,腌制了一个月才够味。猪肉是新鲜的五花肉,粉条是正宗的红薯粉条。

  马克点点头,又咬了一大口:在我的国家,我们也有酸的食物,但是都是用醋做的,味道很刺激,很单一。这个酸菜的酸味有层次,有深度,而且带着一种发酵的香味,太奇妙了!

  王大姐赶紧又给他拿了三个包子。马克接过包子,捧在手里,深深地闻了一下香味,然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。

  以前过的都是什么苦日子啊!这句话从马克的嘴里脱口而出,声音里带着深深的感慨。

  马克一边吃包子一边解释:我现在才知道,原来食物能这么美味,这么有创意,这么便宜。在我的国家,我们的早餐很单调,要么是面包加黄油,要么是燕麦粥,要么是简单的三明治。且价格很贵,一顿早餐要花五十到八十块钱。

  马克苦笑着说:工作日的时候,早餐就是一杯咖啡加一个面包圈,午餐是快餐店的汉堡包,晚餐可能是意大利面或者披萨。周末的时候,如果有时间,可能会做一些简单的菜,但是食材很贵,而且种类不多。

  会做一些简单的,但是我们那里的厨房很小,设备很简单,食材也不新鲜。马克摇摇头,最重要的是,我们没这么多种类的调料和配菜。你们看,这个酸菜包子里面有酸菜、猪肉、粉条,还有各种调料,制作流程与工艺也很复杂。在我们那里,是不可能有这样复杂而美味的食物的。

  他又咬了一口包子,满足地眯起了眼睛:且价格这么便宜!两块钱一个,这么大,这么香,这么有营养。在我的国家,这样的食物至少要卖二十块钱,而且还不一定可以买到。

  不只是物价高,关键是食物不好吃。马克说道,我们那里的食物工业化程度很高,大部分食物都是工厂生产的,添加剂很多,防腐剂很多,但是味道很一般。新鲜的、手工制作的食物很少,且价格昂贵。

  他举起手中的包子:像这样的手工包子,在我们那里是奢侈品。只有高档餐厅才有,而且一个要卖一百多块钱。

  是啊,所以我说以前过的都是苦日子。马克感慨地说,我以为全世界的食物都是那样的,单调、昂贵、不好吃。来到中国才发现,原来还有这么美味、这么多样、这么便宜的食物。

  他吃完第二个包子,擦了擦嘴,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:王大姐,你能告诉我这个酸菜是怎么做的吗?我想学会了回国做给家人吃。

  王大姐热情地说:当然可以!这酸菜啊,要用我们东北的大白菜,必须是霜降后的白菜,甜度高,水分足。先把白菜洗干净,然后放在缸里,一层白菜一层盐,压上重石头,发酵一个月。

  对,不能着急。王大姐说,时间短了不够酸,时间长了又太酸。正好一个月,酸甜适中,还有一股特殊的香味。

  猪肉要选五花肉,肥瘦相间,切成丁,先用料酒和生抽腌制半小时,去腥增香。王大姐详细地解释,粉条要用红薯粉条,提前泡软,然后切段。把酸菜、猪肉、粉条混合在一起,加上葱姜蒜末、生抽、老抽、盐、胡椒粉、香油,搅拌均匀就可以包包子了。

  马克听得津津有味,不停地点头:这个制作的步骤太复杂了,需要这么多种调料,还要掌握火候和时间。在我们那里,大部分人都不会这样复杂的烹饪。

  这在我们这儿很普通啊。王大姐笑着说,每个东北人都会做酸菜,都会包包子。这是我们的传统技艺,从小就学会了。

  马克感慨地说:你们真幸福,从小就能吃到这么美味的食物,还能学会制作这些食物。我们那里的孩子,大部分只会用微波炉热现成的食物,根本不会做饭。

  他又买了几个酸菜包子,准备带回去慢慢品尝:王大姐,你每天几点开始做包子?

  凌晨三点就起床了,和面、调馅、包包子、蒸包子,要忙到早上七点才能开始卖。王大姐说。

  习惯了,做了二十多年了。王大姐朴实地说,看到大家都喜欢吃我做的包子,我就很满足。特别是你这样的外国友人,吃了都说好,我心里特别高兴。

  马克被王大姐的话感动了,眼中有些湿润:你这样用心做食物,真的很了不起。在我们那里,很少有人愿意为了做好食物而付出这么多。大家都追求快速和便利,食物的品质反而不重要了。

  会做一些简单的,但是不像你们这样精细。马克说,我们做菜通常就是煎、烤、煮,调料也很简单,就是盐、胡椒、黄油。不像你们有这么多种调料,这么多种烹饪方法。

  他指着不远处的其他摊位:你们看,这里有蒸的、煮的、炸的、烤的、炒的,很多方法都有。而且每个摊位的食物都不一样,味道都不一样。这种多样性在我们那里是不可能的。

  马克毫不犹豫地举起手中的酸菜包子:就是这一个!酸菜包子!这个味道太独特了,太美味了。我敢说,全世界没有一点一种食物能和它相比。

  小老外,你真会说话。王大姐开心地说,你要是喜欢,明天还来,我给你多做几种馅的包子。

  以前我总是抱怨生活苦,食物贵,工作累。马克感慨地说,现在我才明白,那不是苦日子,那是我不了解什么是好日子。来到中国,尝到这些美食,我才知道生活能这么美好。

  一个老大爷听了,拍拍他的肩膀:小老外,你说得对。人啊,要知足常乐。我们有这么多美食,这么多好心人,确实应该珍惜。

  马克点点头,然后突然想起什么,对王大姐说:大姐,你能教我说一句东北话吗?我想学学。

  马克学会了几句简单的东北话后,整个人似乎更加兴奋了。他开始主动用这些新学的词汇与摊主们交流,虽然发音不够标准,但那份真诚和热情感染了每一个人。

  王大姐被他的认真劲儿逗得合不拢嘴:哎呀,小老外,你学得真快!说得挺像那么回事儿的。

  我还想学更多。马克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,你能教我更多东北话吗?特别是关于食物的。

  那你听好了。王大姐清了清嗓子,我们东北人说食物好吃,还可以说香死了、美死了、带劲儿、倍儿棒。

  马克拿出手机,认真地录音,然后一句一句地跟着学。他的学习态度如此认真,周围的人都被感动了。

  就在这时,旁边一个卖豆腐脑的摊主大声招呼:小老外,来尝尝我们的豆腐脑!保证你没吃过这么嫩的豆腐!

  马克被吸引了过去。摊主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师傅,满脸慈祥的笑容,手里拿着一个大勺子,正在搅拌锅里的豆腐脑。

  豆腐脑,也叫豆花。老师傅介绍道,用最嫩的豆腐做的,配上我们特制的卤汁,香着呢!

  豆腐我知道,但是这么嫩的豆腐第一次见。马克看着锅里像布丁一样嫩滑的豆腐脑,眼中充满了好奇。

  老师傅给他盛了一碗,淋上了香喷喷的卤汁,撒上了榨菜丝、花生米、香菜末,最后滴了几滴香油。

  马克接过碗,用勺子轻轻舀了一口。豆腐脑入口即化,嫩滑如丝,卤汁的鲜香瞬间充满了口腔。

  哇!马克发出了惊叹声,这个口感太奇妙了!像云朵一样轻柔,像丝绸一样顺滑!

  他连续吃了好几口,每一口都细细品味:这个卤汁的味道很复杂,有酱香味,有肉香味,还有一种说不出的鲜味。

  你真是行家!老师傅赞叹道,这卤汁是我们家的秘方,用了十几种调料熬制而成,每天要熬三个小时。

  十几种调料?三个小时?马克震惊了,为了一碗豆腐脑,你要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?

  那是当然的。老师傅自豪地说,做食物不能马虎,每一样调料都有它的作用,每一分钟的熬制时间都不能少。只有这样,才能做出最好吃的豆腐脑。

  马克深深地被感动了:在我的国家,很少有人愿意为了做好一样食物而花费这么多心思。大家都追求快速和效率,食物的品质反而成了次要的。

  他又喝了一口豆腐脑,满足地叹息:这样用心制作的食物,吃起来不只是味觉的享受,更是心灵的感动。我可以感觉到你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专注。

  老师傅听了这话,眼中闪烁着骄傲的光芒:小老外,你真是懂行。做了四十年豆腐脑,你是第一个这样理解我的人。

  四十年?马克更加敬佩了,你真的是大师级的手艺人。这样的技艺应该传承下去,让更多的人品尝到。

  我儿子也在学,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啊,总认为这个工作太辛苦,赚钱又不多。老师傅有些感慨地说。

  马克认真地说:你告诉你儿子,这不只是一份工作,这是一门艺术,一种文化传承。你制作的不只是豆腐脑,而是在传递一种生活的美好和人文的关怀。

  老师傅被马克的话深深感动了,眼眶有些湿润:小老外,你说得太好了。我一定把你的话告诉我儿子。

  马克喝完豆腐脑,又被旁边一个卖烤红薯的摊位吸引了。一个大铁桶里,几十个红薯正在炭火上慢慢烤着,香甜的味道飘得老远。

  对,用木炭烤的红薯,特别香甜。卖红薯的是个中年女子,正在翻动着桶里的红薯。你要来一个吗?

  女子给他挑了一个最大最红的红薯,用纸包好递给他。马克接过红薯,感受着它的温度,深深地闻了一下香味。

  金黄色的红薯肉露了出来,还冒着热气。马克咬了一口,瞬间,甜蜜的汁液充满了口腔。

  当然没有加糖,这是红薯本身的甜味。女子笑着说,我们选的都是最好的红薯,糖分含量高,用木炭慢烤,把甜味完全激发出来。

  马克连续吃了好几口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:在我的国家,红薯通常是水煮的,味道很淡,一点都不甜。我从来不知道红薯能这么好吃。

  那是因为没有用对方法。女子说,烤红薯要用木炭,火候要适中,时间要够长,这样烤出来的红薯才香甜。

  马克点点头:你们对食物的理解太深刻了。不只是简单的加热,而是要掌握每一种食材的特性,用最适合的方法来烹饪。

  他继续往前走,又被一个卖糖葫芦的摊位吸引了。一串串红彤彤的糖葫芦插在木架上,在阳光下闪闪发光。

  糖葫芦,酸甜可口。卖糖葫芦的是个年轻姑娘,有山楂的,有草莓的,还有橘子的。

  姑娘给他拿了一串山楂糖葫芦。马克小心地咬了一口,先是糖衣的甜脆,然后是山楂的酸味,最后是回甘的甜味。

  这个味道层次太丰富了!马克兴奋地说,甜、酸、脆,三种口感在嘴里交替出现,太奇妙了!

  你们真的是食物艺术家!马克由衷地赞叹,每一样简单的食物,都有这么多的技巧和学问。

  他吃完糖葫芦,擦了擦手,然后环顾四周,眼中满是感慨:我现在终于明白,为什么你们的食物这么美味了。因为你们把做食物当作一门艺术,当作一种文化,而不只是简单的填饱肚子。

  小老外,你说得太对了。王大姐说,我们从小就学会了欣赏食物,制作食物。这是我们的文化传统。

  马克点点头:在我的国家,很多人把吃饭看作是一定得完成的任务,而不是享受的过程。大家吃饭都很匆忙,很机械,不会去细细品味食物的味道和制作的用心。

  他停顿了一下,继续说道:今天在这个早市,我不只是吃到了美味的食物,更重要的是,我感受到了你们对生活的热爱,对食物的尊重,对传统的传承。这种文化氛围让我深深震撼。

  当然会!马克坚定地说,我要告诉所有人,中国的食物文化是多么美好,中国人对食物的态度是多么值得学习。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像你们一样,用心对待食物,享受生活的美好。

  他又买了一些不同的小吃,准备带回去和朋友分享:我要让他们也尝尝这些美味,让他们也感受一下什么是真正的美食文化。

  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两个小时,马克的手里已经提满了各种食物。他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,仿佛一个发现了新大陆的探险家。

  以前过的真的都是什么苦日子啊!马克再次感慨道,如果不是亲自来到中国,亲自尝到这些美食,我永远都不可能知道生活能这么美好,食物能这么美味。

  马克在早市逛了快三个小时,手里提着大大小小十几个袋子,里面装满了各种小吃和食材。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兴奋的笑容,像个得到心爱玩具的孩子。

  马克听懂了这句话,哈哈大笑:对对对,我想都带回去,让朋友们也尝尝。这些食物在我们那儿是吃不到的。

  他开始尝试用刚学的东北话和大家交流:这个包子,嘎嘎香!那个豆腐脑,老好吃了!

  小老外,你再学几句。王大姐说,我们东北人还喜欢说得劲儿,就是很好的意思。

  就在这时,一个卖麻花的摊主招呼他:小老外,来尝尝我们的麻花!这是天津传统小吃,酥脆香甜!

  马克走了过去,看到一根根金黄色的麻花整齐地摆在筐子里,散发着诱人的香味。

  这叫搓麻花,要用特殊的手法。摊主是个五十多岁的师傅,先把面团搓成长条,然后拧成麻花状,最后下油锅炸制。

  师傅拿起一块面团,先搓成长条,然后用双手以相反的方向拧动,面团很快就形成了麻花的形状。整一个完整的过程行云流水,看似简单,实则需要相当的技巧。

  马克接过面团,模仿师傅的动作开始搓。但是他的手法很生疏,搓出来的面条粗细不均,拧的时候也不够灵活。

  马克认真地听着,一遍遍地练习。虽然做出来的麻花形状不够标准,但他的学习态度让师傅很感动。

  真的吗?马克高兴地说,这个手艺太有意思了!在我们那里,所有的食物都是机器生产的,没有这种手工技艺。

  马克咬了一口,虽然形状不够完美,但味道很不错。他兴奋地说: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麻花!因为是我自己做的!

  因为我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。马克认真地说,我觉得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和食物文化,是了解这一个国家最好的方法。

  他又走到一个卖煎饼果子的摊位前,对师傅说:师傅,你能教教我怎么摊煎饼吗?

  师傅舀了一勺面糊倒在平底锅上,然后用刮板快速地转圈摊开,动作熟练而优雅。

  马克小心地舀了一勺面糊,学着师傅的样子开始摊。但是他的动作太慢,面糊慢慢的开始凝固,最后摊出来的煎饼厚薄不均,形状也不圆。

  我发现中国的手工技艺都有一个共同点。马克若有所思地说,就是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对细节的把握。这种精神在我们那里已经很少见了。

  是啊,现在的年轻人也不太愿意学这些了。师傅感慨地说,都觉得太费时间,赚钱又不多。

  但是这些技艺是无价的。马克认真地说,它们承载着文化和历史,体现着人的智慧和创造力。如果失传了,那将是巨大的损失。

  师傅听了,眼中闪烁着感动的光芒:小老外,你说得太对了。你比我们很多本地人都更理解这些传统技艺的价值。

  马克学会了基本的摊煎饼技巧后,又去学做糖炒栗子。卖栗子的小伙子教他怎么来控制火候,如何翻炒才能让栗子受热均匀。

  这个工作看起来简单,其实很有技术上的含金量。马克一边翻炒一边说,火候太大容易糊,火候太小又不够香甜。

  你悟性真高!小伙子赞叹道,很多人都以为糖炒栗子就是简单的炒一炒,其实里面有很多学问。

  马克又学了包饺子、做豆浆、烤红薯等多种技艺。虽然都是初学,但他的认真态度和快速的领悟能力让所有的师傅都刮目相看。

  我真的想留下来。马克认真地说,至少要学会所有这些技艺,然后带回我的国家。

  对!马克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,我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,中国的食物文化是多么博大精深,多么值得学习和传承。

  下午的时候,早市的人群开始散去,但马克还舍不得离开。他又买了一些调料和食材,准备回去自己尝试制作。

  还有各位师傅,我都想学,都想请教。马克对所有人说,你们不只是在卖食物,你们是在传播文化,传承技艺。我要向你们学习,不只是学技术,更要学习你们对工作的态度和对食物的热爱。